One Flew Over the Cuckoo's Nest(飛越杜鵑窩/飛越瘋人院)(下含大量劇情)
第48屆奧斯卡: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、最佳改編劇本、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
改編自 Ken Kesey 小說"One Flew Over the Cuckoo's Nest"
主角 McMurphy(Jack Nicholson飾)為離開監獄而裝瘋,進入了精神病院。
但發覺精神病院的問題比監獄更甚,
所以他不斷想方設法想帶領精神病人找回自我,擺脫束縛。
電影開始即營造和諧、有規律的環境,精神病院裡的生活平淡,只按固定模式生活。
但主角這個外面闖進來的人剛到步,衝突即出現:開始反抗,從音樂、吃藥、到要求看電視、帶同院友出遊等,破壞表面的和諧。
發展至後期衝突深化,主角與護士長的衝突沒有改善,又處處針鋒相對,甚至鼓動院友反抗。
最後階段,主角欲離開這封閉的世界,卻因為Billy使其無法離開,又因為想掐死護士長,被割除前額葉。
最後,酋長把主角殺死,再打破窗戶逃離。
電影簡介的描述:
"護士長拉契特制定了一整套秩序,一切都要以此為準則。病人們受到了嚴格的管制,還不時的受到她的侮辱和折磨。"
護士長制定了規則,沒有人可以違背她的意願。
這樣的世界跟主角渴求自由相反,
打破和諧的行動:
1.要求調低音量
主角提出把音樂聲量調低, “連我自己的聲音都快聽不見了。”
護士長的回答是:“音樂是放給大家聽的。而且這裡有許多老人,要照顧老人。”
實際上,音樂的音量是要把病人發出的聲音都壓了下去,反對的聲音也被壓抑。
2.拒絕盲目服藥
精神病院的病人每天依時吃藥,但他們不像主角,會向護士長提出質疑,質疑吃藥的原因,
從剛開始的吃藥的場景可見,病人大都是給藥就吃,只有酋長好像有點猶豫。
當然,護士有各種方法強迫病吃藥,這反映其極權管治下,要求人服從,不容許像主角般會質疑的人。
3.要求更改時間表
為了看棒球比賽,主角提出修改時間表,護士長先提出修改時間表使病人難以適應。
假民主投票
後來,護士長讓他們投票決定,結果是九個都同意,但護士長卻說另外的9的病人沒有同意。
而實際上,那9個人可說連有這事都不知道。
這反映了沒有公平的投票,也只是假民主,而實專政。
McMurphy只好和病友,一起歡呼
「你能阻止我看比賽,但是你無法阻止我們為之歡呼。」
單從以上三件事即可看出,瘋人院的管治是專權,
不容許人反對制度,社會就是全部,個人並不重要。
體現極權
1.「病人每天都有吃藥,心理治療,開會等活動,這些活動均是醫院安排好的。」
這種洗腦的方式,會使人漸漸麻木,變得不再反抗
2.而且又製造恐懼,病人若反抗過激,即會受到電擊,主角正是一例
3.護士長代表一切